厦门市杏林医院,始建于1959年,其中重点学科肺科可追溯至始创于1898年的鼓浪屿教会医院(救世医院),已有百余年历史。医院系一家以“大专科、小综合”为特色,集医疗、急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实行“平战结合”模式管理的现代化、人文化、智慧化的三级医院。总占地面积8.537万平方米(包括血站分中心0.65万平方米),北院区占地3.25万平方米,南院区(在建)占地4.63万平方米。北院区连通杏东公园,是全市唯一的“公园”医院。医院秉持“强化专科,完善综合”的发展策略,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承担起全市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和区域医疗服务的双重职责。

  2003年医院并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其院区之一。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23〕226号)、《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建厦门市杏林医院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厦委编办〔2024〕106号)的文件精神,医院于2024年4月恢复独立建制,加挂“厦门市传染病医院”牌子,核定床位1000张(其中传染病床位350张、可转化床位650张)以及牙椅20张,开放床位453张,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

  医院现设有13个党政后勤管理部门、2个业务部门以及肺科(结核科)、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等31个临床和医技科室,配备有骨科手术机器人、肩膝关节CPM治疗仪、美敦力神经导航手术系统和德国蔡司高端配置手术显微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现有职工761人,临床医技615人,行政后勤及其他人员140人;其中高级职称267人,硕士100人,博士7人。拥有福建省唯一1名电子病历、智慧服务及互联互通的国家级专家;另有市政协委员1人,区政协委员3人,厦门市高层次B类人才2人,厦门市高层次C类人才2人,厦门市拔尖人才1人,省级科学进步奖2人,市级科学进步奖5人次;学术任职方面,有国家级常委7人、委员17人、理事4人,省级主任委员1人、副主委5人、常委6人、委员24人,市级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7人、常务理事3人、理事9人、常委12人、委员72人。

  医院持续深化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交流合作。聘请三位学科带头人、硕导、主任医师——妇产科汤雅玲、肾内科胡伟平及心血管内科贺王伟担任医院“双主任”。同时聘请姜杰院长担任医院特聘教授,耿国军、尤俊、陈斌、詹奕红、郭氧、陈四方等十余名专家担任医院特聘主任。

  医院与多位医学专家及高校建立共建合作关系。与上海肺科医院肿瘤科任胜祥医疗团队共建肺结节综合诊治中心,聘任胜祥及其团队成员为医院特聘教授;与厦门大学合作共建“超智医疗创新研究中心”“厦门市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及“医疗卫生政策与健康治理研究所”。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核心工作,与市疾控中心建立“筛-诊-治-管”一体化模式及传染病门诊一体化,联合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市疾控中心设立“传染病预防与救治红十字专项基金”,系厦门市公共卫生领域首个慈善载体。

  医院致力于发展临床科研建设,牵头申报的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级课题及厦门市发展专项立项支持,结核科获批2025年厦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医院积极参与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医学研究项目与联盟合作,被授予“国家重大疑难疾病(脑胶质瘤)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协作单位、“中国意识障碍医生联盟”成员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联盟”成员单位、人工韧带培训基地、“福建省脊柱微创联盟”理事单位等。

  医院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任务中反应迅速、处置高效。肺科作为厦门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及结核病分级诊疗中心,系厦门地区唯一有条件有能力进行结核菌培养、菌型鉴定、药敏分析,并开展耐药结核病治疗管理及科研的单位,且曾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结核病重点科研项目。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优秀单位”“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战疫有我’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未来,医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健康中国”蓝图,努力建成厦门岛外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医院和公共卫生救治基地,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健康服务,守护一方百姓安康。

厦门市杏林医院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