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首届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吻合培训班火热进行中,实战演练点燃手术艺术之火!

  仲夏时节,学术热潮奔涌。日前,由厦门市杏林医院主办的厦门首届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吻合高级培训班正于厦门市杏林医院培训中心内如火如荼开展。四十余名来自全省各医院的神外骨干医师汇聚于此,在无影灯下开启了一场与毫米争锋、同时间赛跑的显微外科艺术淬炼。

  ▶ 千次演练,为一刻精准——显微镜下的生命接力

  培训现场,空气凝练而炽热。只见学员们凝神端坐在顶级手术显微镜前,指尖操控比发丝更细的缝合线,在直径不足1毫米的鸡翅和大鼠血管模型上完成着分离、修剪、对合、打结等一系列精密操作。高倍显微镜下,每一次进针的角度、每一针间距的掌控、每一个线结的松紧,都关乎着后续血流的通畅。

  “血管吻合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厦门市杏林医院神经外科朱明涛主任在现场表示,“我们要让每一针都成为生命的保障,让吻合口的通畅率无限接近100%。”

  

  

  ▶ 科技赋能教学,多维体系锻造实战能力

  本次培训活体动物实验模块(严格遵循伦理规范)提供真实组织手感训练;重复修补与吻合练习;

  ▶ 从实验室到手术室:为患者搭建“生命航道”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是神经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石,尤其在: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如烟雾病治疗)

  - 脑肿瘤切除术中重要血管保护性再吻合

  - 脑创伤后血管重建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过去一台高难度搭桥手术可能需要6小时,而经过系统培训的医生能将时间缩短至3小时以内——这意味着更少的输血、更低的感染风险和更快的康复。”培训班导师、著名血管专家夏卫东主任强调。

  ▶ 青年医师感言:每一条血管都是生命的承诺

  “第一次在显微镜下完成一条完整通畅的吻合,就像修好了一条承载生命希望的河流。”一位来自闽北医院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分享道。他的手套已被汗水浸湿,但眼神明亮——这是技术与信心双重突破的闪光。

  目前,培训班已多项吻合技术质控指标提升超50%。他们正将所学应用于临床一线,已成为我国脑血管病救治网络中的中坚力量。

  结语

  无影灯下,显微镜前,这场与毫米较量的战斗仍在继续。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针线穿梭的细响、导师严谨的指点与学员平稳的呼吸声交织成曲——这是一支属于神经外科医生的生命交响乐。而他们的每一次练习,都在为未来手术台上那个等待救赎的生命,多争取一分光明。